2023年7月7日-23日,伟德bv黨史學習教育團開展以“新時代數字化技術賦能紅色文化教育---重溫‘進京趕考路’,做好‘時代答卷人’”為主題的黨史學習社會實踐活動,運用虛拟現實專業視角研學紅色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遺址等重要紀念場所和建築物,繪制出“河北—北京”紅色地圖、宣講紅色故事,做到知黨、敬黨、愛黨,努力成為我黨精神的守護者,繼承者,傳播者。
傳承紅色基因,重溫峥嵘歲月
實踐團在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中共到達六站:西柏坡革命紀念館、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涿州博物館、清華園車站舊址、頤和園益壽堂和香山革命紀念館。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這次沉浸式參觀學習中,隊員們對紅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第一站--西柏坡革命紀念館
西柏坡作為中國革命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中國共産黨在這裡領導了土地革命,指揮了三大戰役,召開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新中國從這裡走來。走進西柏坡紀念館重溫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創下的豐功偉績,對黨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進一步築牢堅定的政治信仰。如今,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更應該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傳承好西柏坡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
第二站--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
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在1995年被确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紀念館中講解員動情地講述着白求恩和柯棣華兩位國際共産主義戰士的光輝事迹,兩位偉大的戰士将自己的生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偉大的反法西斯戰争,相繼長眠于我們腳下的土地。白求恩精神孕育于世界反法西斯鬥争中,誕生于中國偉大抗日戰争裡,白求恩精神永不褪色、永不過時。
第三站--涿州博物館
中國夢趕考行,以夢促行,以行築夢,毛澤東一行雖然隻在涿州停留了短短的一天,“進京趕考”路上的“涿州故事”,卻始終警醒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實踐團成員表示要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在學深悟透的過程中找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坐标,激發敢于擔當、砥砺奮進的精神力量,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時刻以黨紀國法約束言行舉止,樹立良好的新時代大學生隊伍形象。
第四站--清華園車站舊址
74年前,3月的北京乍暖還寒,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乘坐汽車告别了西柏坡。兩天後的淩晨,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從涿縣換乘進京專列,随着汽笛一聲長鳴,火車轟隆隆駛向北平城,首站到達清華園車站。這是中共中央從農村走向城市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毛澤東同志非常生動地把這個轉折點稱為“進京趕考”。這條路就成為“趕考”之路,清華園車站也是趕考的第一站。
從清華大學往南,穿過繁華的成府路,拐進一條幽靜的小巷,沿着鐵軌走到盡頭,一座青灰色的車站映入眼簾。白色站匾上,詹天佑親手題寫的“清華園車站”仍然清晰可見。在經曆保護修繕和展陳布置後,這座113歲的車站,靜靜向人們述說着曆史。
第五站--頤和園益壽堂
從清華園車站往西6公裡來到頤和園,在萬壽山前山東部,沿着蜿蜒的小路,半隐在凹凸的山體間有一座院落。這就是中共中央領導同志抵達清華園車站後,驅車前往的重要落腳點——益壽堂。74年歲月如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裡再次提到了新的“趕考”之路。如何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回答好新時代的考題,是每個人值得深思的。在“趕考”新起點上,“聽黨話,跟黨走”的團隊成員們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時刻保持“趕考”的清醒。
第六站--香山革命紀念館
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的革命實踐,是黨領導人民從解放戰争的勝利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的光輝篇章,是籌備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鍵環節,是深入開展土地改革、初步實現廣大人民群衆當家作主的重要步驟,是踐行“兩個務必”和進京“趕考”告誡的曆史見證。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作為中國革命勝利前夕黨中央所在地,山巒疊翠的香山滿是革命情懷和紅色精神,其中尤以香山革命紀念館為盛。館内共設28根柱子,象征着中國共産黨建黨到建國的28年奮鬥曆程。銘記是為了傳承,繼往而開來,我們更要接續奮鬥,積極奉獻,腳踏實地,艱苦努力,帶着“進京趕考”的決心和魄力書寫青春華章,繼續闊步踏上向着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奮鬥的新征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傳承紅色基因,巧做手工學黨史
重溫黨的光輝歲月,在實踐中增強青年學生對革命傳統精神的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在暑期社會實踐實地參觀結束返鄉後,實踐隊員們通過剪紙與折紙将傳統文化與紅色結合,用獨特的方式展現曆史,抒發愛黨愛國之情,懷揣拳拳之心,用心感悟紅色精神。
同學們在動手實踐中深刻地感受到愛黨愛國精神,堅定自己為祖國繁榮富強奮鬥的決心。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需用實際行動表達對黨的熱愛,緊跟黨的步伐,聽黨指揮,承擔起曆史責任,深刻領悟黨的二十大精神,并且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的篇章。
借助數字技術,打破育人場景
紅色教育緬懷的是革命先烈,汲取的是精神營養,傳承的是紅色精神,重在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以緻用。此次社會實踐在借助數字技術的基礎上,及時強化資源供給,為學生提供跨時空的紅色景區展示,提高紅色文化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通過紅色景區實景拍攝與虛拟現實技術結合,利用虛拟現實技術與全景展示技術為體驗者提供全方位的愛國主義景區全景展示體驗。實現學生不需要去實地就能參觀浏覽紅色教育景區,觀看展品,滿足學習多樣化的需求,帶領體驗者尋訪紅色記憶,讓愛國精神永放光彩。
本次學習實踐知所從來,思所将往,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進一步堅定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把愛黨、愛國的熱情轉化為努力學習、立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