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洪流沖刷着時間的記憶,曆史的光影倒回47年前,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3時42分53.8秒一場裡氏7.8級的大地震讓唐山在一夜間化為廢墟,24萬多鮮活的生命葬身瓦礫,16萬多人遭受重傷。慘烈的大地震摧毀了這座城,但她頑強自救,在八方支援中迅速療傷,譜寫了一部抗震救災和恢複重建的壯麗詩篇,重生并快速發展的無窮魅力驚豔全球。
2023年8月,我們按計劃參觀了唐山抗震紀念碑以及唐山抗震紀念館,并對這兩處最能反應唐山在大地震前後的發展情況的地方進行了詳細的考察:
初次看到唐山抗震紀念碑,我們已很難找到這座在如今早已現代化的城市中早已不再高大的建築,但當你走進它去觀察這座紀念碑四面環繞的陳舊浮雕時,我們仿佛看見了幾近赤裸的人們在呐喊、哭泣、在奮力地搶救着每一個還“可能”活着的人、一個個活着的人在擁抱着逝去的親人......我們看到了那場災難,的确如此,但卻也始終難以理解,這是災難,一場被寫入人類災難史的災難。
延紀念碑後的廣場緩緩走進抗震紀念館,在那些近乎與真實的情景的背後我們愈加感受到了那一夜這座城市的絕望,以及,那一年,這座城市的勇敢。
走在館裡,聽着一位位家長對孩子關于這場地震的講述,我們感覺到了一種希望,這種希望不僅僅是這座城市的崛起,更是後輩們對先輩們不屈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更是這些災難背後所蘊含的不屈的精神力量。在災難面前。我可以從照片中看出唐山人民的積極自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迅速支援,以及唐山市各大工廠生産的迅速恢複:僅在地震後的第28天,唐山鋼鐵公司就煉出了第一爐“志氣鋼”,1979年,唐鋼鋼産量突破百萬噸大關,跨入全國十大鋼企行列。唐山人民,無疑也是鋼鐵的人民。
如今,唐山處處繁榮,GDP排名連續多年位居河北第一,它帶着新生的力量,迅速崛起,取得輝煌的成績。這種萬衆一心、百折不撓的抗震精神在新時代中仍然繼續着它的新征程,不斷引領唐山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在建黨百年征程中,唐山凝練了“鐵肩擔道義”的“大钊精神”、開灤工人的“特别能戰鬥精神”、“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等寶貴精神财富,帶領大家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鬥力量,讓紅色精神激發愛國情懷。
實踐中,同學們紛紛表示,在今後的大學生活中,一定謹遵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繼續弘揚抗震精神,學習李大钊同志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鬥,同億萬人民一道,在矢志奮鬥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