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伟德bv
承辦單位:創新創業教研室
二、評審委員會
組長:林海霞
成員:吳志煥、宋倩、孫劼、闫晶、王樂、周安敉、張曉偉
三、院賽報名截止時間
6月24日(本周五)20:00點截止。
四、評審原則
為了提高我院項目質量水平,請評審老師本着客觀公正、科學準确、統一規範、有利于資源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複等原則進行評審。
五、評審程序
6月25日正式進入項目的院級評審階段,主要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分組對項目進行線上形式審查,具體分組及标準見附件;
第二步,參照大賽評分标準,每位老師對所有項目進行線上評審打分(後附評分标準);
第三步,6月27日(下周一)下午2:30,評委會成員到校集體研讨,确定進入校賽項目的名單。
六、伟德bv評審委員會聯系方式
負責人姓名:林海霞,職稱(職務):教授 教學副院長,郵箱:30722037@qq.com
聯系人姓名:吳志煥,職稱(職務)副教授 創新創業教研室主任, 郵箱: 68025116@qq.com
附件:
1、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形式審查分組
序号
|
組長
|
組員
|
備注
|
1
|
林海霞
|
宋倩
|
各位老師篩選完後将結果交給宋倩老師,有異議的項目再次評審
|
孫劼
|
王樂
|
2
|
吳志煥
|
闫晶
|
各位老師篩選完後将結果交給吳志煥老師,有異議的項目再次評審
|
周安敉
|
張曉偉
|
2、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形式審查标準
序号
|
形式審查
|
不通過理由
|
釋義
|
1
|
内容與格式
|
計劃書未按照模闆進行
|
項目申報有專門的模闆,必須嚴格按照模闆書寫
|
2
|
計劃書中每項内容隻是2-3行,簡單、簡化的書寫
|
比如公司簡介,隻是寫了一句話,沒有詳細說明
|
3
|
更改計劃書格式
|
修改計劃書正文格式、缺少計劃書要求的内容
|
4
|
提交的專利、合同或其他附件真實可靠
|
計劃書中專利、合同或其他附件要求真實,不弄虛作假
|
5
|
其他
|
不符合大賽管理辦法、申報内容和其他有關規定要求的情況
|
不符合大賽管理辦法、申報内容和其他有關規定要求的情況
|
3、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評審規則
高教主賽道項目評審要點
評審要點
|
評審内容
|
分值
|
教育維度
|
1.項目應弘揚正确的價值觀,體現家國情懷,恪守倫理規範,有助于培育創新創業精神。
2.項目符合将專業知識與商業知識有效結合并轉化為商業價值或社會價值的創新創業基本過程和基本邏輯,展現創新創業教育對創業者基本素養和認知的塑造力。
3.體現團隊對創新創業所需知識(專業知識、商業知識、行業知識等)與技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的娴熟掌握與應用,展現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創業者綜合能力的效力。
4.項目充分體現團隊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體現項目成長對團隊成員創新創業精神、意識、能力的鍛煉和提升作用。
5.項目能充分體現院校在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體現院校在項目的培育、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情況;體現多學科交叉、專創融合、産學研協同創新、産教融合等模式在項目的産生與執行中的重要作用。
|
30
|
創新維度
|
1.項目遵循從創意到研發、試制、生産、進入市場的創新一般過程,進而實現從創意向實踐、從基礎研發向應用研發的跨越。
2.團隊能夠基于學科專業知識并運用各類創新的理念和範式,解決社會和市場的實際需求。
3.項目能夠從産品創新、工藝流程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着手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并産生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創新成果以體現團隊的創新力。
|
20
|
團隊維度
|
1.團隊的組成原則與過程是否科學合理;團隊是否具有支撐項目成長的知識、技術和經驗;是否有明确的使命願景。
2.團隊的組織構架、人員配置、分工協作、能力結構、專業結構、合作機制、激勵制度等的合理性情況。
3.團隊與項目關系的真實性、緊密性情況;對項目的各項投入情況;創立創業企業的可能性情況。
4.支撐項目發展的合作夥伴等外部資源的使用以及與項目關系的情況。
|
20
|
商業維度
|
1.充分了解所在産業(行業)的産業規模、增長速度、競争格局、産業趨勢、産業政策等情況,形成完備、深刻的産業認知。
2.項目具有明确的目标市場定位,對目标市場的特征、需求等情況有清晰的了解,并據此制定合理的營銷、運營、财務等計劃,設計出完整、創新、可行的商業模式,展現團隊的商業思維。
3.項目落地執行情況;項目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産業轉型升級的情況;已有盈利能力或盈利潛力情況。
|
20
|
社會價值維度
|
1.項目直接提供就業崗位的數量和質量。
2.項目間接帶動就業的能力和規模。
3.項目對社會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積極推動作用。
|
10
|
“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項目評審要點
評審要點
|
評審内容
|
分值
|
教育維度
|
1.項目應弘揚正确的價值觀,體現家國情懷,恪守倫理規範,有助于培育創新創業精神。
2.項目體現團隊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遵循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規律,将所學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應用于解決各類社會問題,展現創新創業教育對創業者基本素養和認知的塑造力和提升創業者綜合能力的效力。
3.項目充分體現團隊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體現項目成長對團隊成員創新創業精神、意識、能力的鍛煉和提升作用。
4.項目能充分體現院校在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項目充分體現專業教育、思政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體現院校在項目的培育、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情況。
|
30
|
公益維度
|
1.項目以社會價值為導向,以謀求公共利益為目的,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使命,不以營利為目标,有一定公益成果。
2.在公益服務領域具有較好的創意、産品或服務模式的創業計劃和實踐,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
10
|
團隊維度
|
1.團隊的組成原則與過程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具有從事公益創業所需的知識、技術和經驗;是否有明确的使命願景。
2.團隊内部的組織構架、人員配置、分工協作、能力結構、專業結構、激勵制度的合理性情況;團隊外部服務支撐體系完備(如志願者團隊等)、具有一定規模、實施有效管理使其發揮重要作用的情況。
3.團隊與項目關系的真實性、緊密性情況;團隊對項目的各項投入情況;團隊的延續性或接替性情況。
4.支撐項目發展的合作夥伴等外部資源的使用以及與項目關系的情況。
|
20
|
發展維度
|
1.項目通過吸納捐贈、獲取政府資助、自營收等方式确保持續生存能力情況。
2.團隊基于一定的産品、服務、模式,通過高效管理、資源整合、活動策劃等運營手段,确保項目影響力與實效性。
3.項目對促進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環境保護與生态建設等方面的效果。
4.項目的模式可複制、可推廣、具有示範效應。
5.項目對帶動大學生到農村、城鄉社區從事社會服務就業創業的情況。
|
20
|
創新維度
|
1.團隊能夠基于科學嚴謹的創新過程,遵循創新規律,運用各類創新的理念和範式,解決社會實際需求。
2.項目能夠從産品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着手開展公益創業實踐,并産生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創新成果。
3.鼓勵将高校科研成果運用到公益創業中,以解決相應的社會問題。
|
20
|
必要條件
|
參加由學校、省市或全國組織的“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
|